小型氣象站的使用已經是非常的常見了,在城市氣象環境監測、農業氣象監測、交通氣象監測等多個行業領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過除了氣象監測工作之外,小型氣象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安裝在校園中作為氣象科普教育的平臺。
小型氣象站在校園中使用能夠提升學生師生對于氣象觀測設備的認識,提升學校師生的綜合知識水平。當學生開始了解小型氣象站時,先了解的肯定是氣象站的組成部分以及小型氣象站的工作原理。
小型氣象站主要是有氣象站傳感器、采集儀、通訊模塊、電源系統、防護箱、觀測支架部分組成。如果是使用在學校中的小型氣象站還會配備一塊顯示屏幕。
小型氣象站的氣象站傳感器就是用來觀測環境中的各種氣象要素的,一般校園小型氣象站會配置風速風向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氣壓傳感器、雨量傳感器等。氣象站傳感器在工作時會將氣象要素轉化為電壓信號,然后通過采集器處理之后得出各個氣象要素的實時可讀數值,再由通訊模塊進行上傳。通訊的方式有很多中,主要可以概括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當數據上傳到數據平臺之后,用戶就可以在平臺上查看數據了。
小型氣象站作為一款地面實時氣象監測設備,在提升氣象服務能力方面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要使用該設備不斷的完善氣象監測網絡,提升氣象服務以及氣象預警能力,為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提供保障。